综合物化探勘查 非震油气勘查 各类固体矿产勘查、评价与开发 区域重力方法技术研究、开发与推广 物化探测地方法技术研究、开发与推广 地质灾害危险评估、勘察与施工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建队60周年专栏
终生难忘戈壁滩
作者: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 发稿日期:2020-01-14 21:17:41

终生难忘戈壁滩

李万明

一辈子干地质的人,很少有人没有故事的。每每回忆起过去火热的的年代,那终生难忘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。

1987年,是我队进入新疆、甘肃一带沙漠戈壁滩地区开展区域重力测量工作的第一年,地形环境恶劣,条件非常艰苦,几个月的野外亲身实践,深有感受。那茫茫戈壁无边无缘,草木不生,荒无人烟,风吹沙石跑,高温受不了。酷暑一到,更是难熬。太阳就像一团火球把地烤成一个蒸笼,坐在不大通风的小车里,汗流浃背,烘热难熬。特别是遇到沙漠戈壁滩,加上地面的辐射,小车又经常开锅,爬不动时还要推车,常感喘不过气来,头晕目眩,四肢无力。为了完成任务多做贡献,我们的口号是:早出工、晚收工、汗水洒在戈壁上。

在野外工作过程中,大家为了减少往返消耗、多工作,全组同志在三个多月中,每天工作在12个小时以上的就有44天,其中在15个小时以上的就有9天,最长达19个小时。在野外戈壁滩望星空过夜8个晚上30人次。

由于沙漠戈壁滩行车耗油大,每天出工小车都要带两小桶汽油,一直工作到剩余汽油刚能返回小组驻地时才收工。有时三四人搞小突击,带着干粮和水,带着汽油带着被子,一出工就是两三天,白天坐车去测量,晚上小车又当床。在党成立66周年的那天,我们以实际行动进行了纪念,一天工作18个小时,纯生产时间17个小时,行程520多公里,一天干了两天半的工作量。

令我终生最难忘的是在壹佰肆戈壁区工作的日子。这里是甘肃和青海的交界处,冲沟密布,乱石遍地,条件异常艰苦,8月8日,我们一行4人,早上8时出发,奔波到晚上10时许做完第10个测点后,由于天黑未能走出戈壁区,无奈只好在戈壁滩过夜。4人只剩下3个馒头和给小车加的半塑料桶生水,只能喝水充饥,就地躺卧仰望星空。让人更为焦虑的是第二天怎样返回驻地。因为小组的同志根本无法找到这里,汽油仅够行驶30多公里,离小组驻地尚有120多公里。当时我们几个人都有抱着步行走出戈壁,到大道上拦车回小组的想法,最多再过一个望星空的夜晚。第二天黎明7时,开车返回,在此情况下,同志们仍然坚持把最后剩下的两个点测完,因为到达这里一次是十分困难的。做完最后两个点时已是下午2时左右,饥饿和疲劳威胁着每个人。尤其是司机同志,还要坚持在乱石滚滚冲沟遍地的地形里择路开车,汽油将要燃完的阴影笼罩着我们的心头,一旦汽油用完,将要靠两条腿走出近40公里的戈壁滩。在当时的情况下,是要有坚强的毅力,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支撑下来。真是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正像有个同志开玩笑说的“天不灭曹”,在经过一个山沟途中,我们意外发现了不知什么单位开采矿石后搬家扔下的水罐、床板、油桶等杂物,一个油桶竟然还留有10多公斤汽油。这个意外发现,使大家吃了定心丸,来劲了。于是同志们喝饱水,加了油,忍着饥饿,艰难地驱车回返,经过近6个小时的奔波,晚上8点多钟回到驻地,这时司机几乎下不了车了。

就是在这样的困难和艰苦条件下,同志们还是一如既往,日复一日地奋斗着,5个多月的野外风餐露宿、艰苦奋斗,同志们出了大力,流了大汗,付出了艰辛的劳动,为物探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这种艰苦奋斗奉献地质事业的精神,使我至今难忘。

(编辑:周冬莉)

 上一篇:我在信息中心的两三年
 下一篇:李延彤深入天度村开展扶贫工作